夜间
笔趣阁 >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 第1155章 风月女配民国种田(7)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biqukan.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茵见他瘦如麻杆的细小胳膊,抱着一叠今天的报纸。


都快半夜了还在卖今天的报纸?


“今天上午下大雨,没法出来卖报,所以今天生意不太好。”


小男孩似乎看出了徐茵眼底的疑惑,笑容靦覥地做了解释。


“可这么晚了,街上还有人买报吗?”


“那也没办法。”小男孩挠挠头,“卖不掉这些报纸,就拿不到钱,也分不到明天的卖报卡,那明天也赚不到钱……”


徐茵接过他手里的报纸。


“先生,您要买吗?两分钱一份。”小男孩高兴地给她挑了一份夹在中间、没沾到水渍的报纸。


徐茵摇摇头:“不,我都要了。”


“啊?您、您都要了?可是有这么多呢!”


“没关系,我家人多,带回去每人发一份,教大家认字也挺好。你数一数,一共几份。”


小男孩咧嘴笑起来:“不用数,我记着呢!今天我领了100份,下午到现在一共卖出65份,还剩35份。”


“不错!算术学得挺好!”


“嘿嘿!是隔壁的大哥哥教我的,他小时候在私塾上过学。”


徐茵拿出钱袋子,数了七个10毫的银币给他,顺便问他叫什么名字。


“先生,我叫大毛。”


“……你不会有个弟弟叫三毛吧?”


“我弟弟叫小毛,我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小花,二妹小草。”


“那你这么晚回去,家里人不会担心吗?”


“我娘会担心,但我太小了,码头扛货没人要我。”大毛说着,又眯眼笑起来,感觉今天真是他的幸运日,“遇到先生真的太好了!先生您真是个大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徐茵哑然失笑,想起系统仓库好像囤了不少各地买的特产包子,荤素都有,考虑到他家条件不是很好,拿了两个肉包、两个菜包出来,裹在油纸包里塞到大毛怀里:“既然你都喊我好人了,我好人做到底,送你几个包子尝尝。”


“啊!”


大毛触摸到油纸包的热度,低呼了一声,随后机警地四下张望,确定没人经过这里,才松了口气。


徐茵乐了:“没人看到,放心吧!快回去吧!”


大毛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几步,忽而停下来问:“先生,这么晚了,您为什么也不回家?”


“我啊,我找人。”


“找谁?您的亲人吗?”


“嗯。找……我妹妹,我们兄妹是来海城探亲的,结果刚下码头,包袱被人抢了,我和妹妹的身份证明都在里头,我就去追啊,结果包袱没追回来,还跟妹妹走散了。”


“那怎么办呀?身份证可以去补,可妹妹丢了怎么办啊!”大毛替她着急起来,随即眼睛一亮,“寻人启事!对!在码头、车站贴寻人启事,上回我见别人这么干过。先生,您妹妹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您有她的画像吗?我帮您一起找吧,我在这一片认识好多小伙伴,我可以发动大家一起找,我们所有的路都认识。”


“……”


这孩子也忒实诚了。


徐茵只好说:“没有画像。不过你放心,我会找到她的。不过你说身份证明丢了可以补?怎么补?”


“就是去巡捕房说明缘由就能补办,不过得交钱,不交钱不给办。”大毛仔细回想,“好像要两个大洋才行呢!太贵了!”


徐茵若有所思,随后结束了对话:“行,我知道了,你快回去吧!免得家人担心。”


大毛抱着怀里的油纸包,朝她深深鞠了一躬,感谢她的:“谢谢先生!您这么好心,一定能找回失散的妹妹的!”


徐茵目送他离开后,就去了一趟巡捕房。


民国早期的警察局,海城人却习惯称巡捕房。


她方才转悠的时候看到过招牌,所以很顺利地就找到了这里。


深夜的巡捕房,只有一名年轻的值班警察在守夜,托着腮帮子打着盹,徐茵进去半天都没见他醒来。


她抽了抽嘴角,轻轻拍了拍桌板。


“到!”


年轻警察约莫是形成条件反射了,每次有人敲桌板,都是上司来巡视,这不眼睛还没睁开,人就跳起来了站直然后啪地行了个礼。


一串动作下来,他才慢慢睁开眼,一看是个陌生男人,气得破口大骂:“哪儿来的瘪三?吓唬老子!”


徐茵不疾不徐地放了两块大洋在桌上:“补办身份证。”


“……”


年轻警员见生意上门,态度缓和了许多,不过还是傲着脸:“哪有大晚上来补办的!办不了。”


“白天我在找我妹妹。”徐茵把编的那套说辞又搬出来演了一遍,“所以劳烦长官,行个方便。”


她塞了一块大洋给年轻警员。


年轻警员佯若无事地收进口袋,清清嗓子说:“那行吧,你把信息登记一下,明天白天我麻烦一点,替你跑个腿、盖个章,你明晚来取吧!”


“多谢多谢!”


徐茵用毛笔填写了一份信息登记。


说真的,这种登记在她看来有什么用呢?完全可以瞎编啊。


姓名:徐进步


嗯,思想要进步嘛!


性别:男。


原户籍:京城。


她编个南城、广城也不会有人去查啊。


来海城缘由:探亲。


探哪门子亲?


母亲娘家的堂兄弟。


只知道名字,家住哪儿不知,能证明亲戚关系的往来家书随着包袱丢了,海城这么大,同名同姓的也不见得没有,上哪儿找这门亲戚去?


瞎填了一通,徐茵就出来了。


多掏了一块大洋,态度都好了许多,约好明天差不多这个时候来取,对方摸了摸口袋,又回去打盹了。


徐茵摸了摸口袋,药师庵公账少了三块大洋,得尽快想个营生填补回去才行。


可做什么营生好呢?


她打量了一圈巡捕房四周店铺的幌子招牌,这边有茶楼、钱庄、照相馆,那边是杂货、酒楼、西药房。


“西药房?”


徐茵心里琢磨开了:


这时候市面上最缺的应该是西药吧?


虽然清末以后西医崛起、中医受打压,但西药始终供不应求。


别看街上好多西药房,自称卖的都是进口西药,其实大部分都是假货。


一来假货利润高;二来真货拿不到。


没办法,此时国内的西药厂规模都比较小,且刚从中药生产线转换过来,还没能力生产纯西药和针剂,效果显著的西药全靠进口,数量还极其有限。


对了!盘尼西林这时候应该还没有吧?


徐茵心里有了方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