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夏状元郎 > 第222章 又一难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biqukan.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卢大人到底想干嘛?


郑经还在揣摩卢勋的真正用意。


尽管他都卢勋并不甚了解,但毕竟在虹县见过一面,并且还受了他的一副字,因此他也曾向顾倾城及席希明等人稍稍打听过这位卢大人的来历。


据他所知,这位卢大人是出身于小富之家,跟世家根本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却靠自己的苦读,成为了太正元年的探花郎,并且跟德王爷极为交好……


一位非世家出身,并且靠自身才华和努力升上来的官员,竟然会跟世家占同一个队列,建议他珍惜世家的背景?


打死他都不信。


要知道,根据他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整个统治阶层,也是分为几个相对矛盾和对立的集团的,一是起源于北方的老牌世族,二是南方的新兴士族,三是渴望打压世族和士族,钟意于寒门士子的皇权阶层。


因此,对于卢勋能和德王爷交好他表示理解,可若是说卢勋还有心向世族靠拢,那他就真不信了,因为就算卢勋想靠拢,那也得世族乐意接受他才行。


这么说来,卢勋明显是对我挖坑?


他已经大致推测出了这一点。


既然有了如此的判断,那接下来就好办了。


“呵呵,卢大人,不知你是否熟悉郑玄郑康成先生。”


他立即就笑着问出了一位名人。


郑玄郑康成,东汉末年山东高密人,有名的大儒、经学家,因同宗同源,跟荥阳郑氏先祖,同样有名的大儒、经学家,东汉大司农郑众,并成为先郑后郑。


他这问题问得稍稍有点突兀,因此卢勋楞了一下,回道:“自然是知晓的。”


“在郑氏先人里,我视康成先生为楷模。”


郑经立即又加了一句。


这差点就把卢勋搞迷糊了,他心想,你这回答,跟我问你的问题有啥关系?


也好在他也是儒家之人,对秦汉之后极为有名的大儒郑玄的生平还是极为了解的。


郑玄,自幼家贫,但极为好学,十二岁就能诵读和讲述五经,有神童之称,毕生潜心于经义,无心仕途,多次拒绝朝廷的招揽,连位列九卿之位的大司农都被他推拒。


而在学术成就上,有《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毛诗传笺》等著作流传于世,被视为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收入九经。


如此一想,他就大致明白了郑经的意思。


细想起来,郑经确实跟郑玄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样出身于家贫;


同样早而聪敏;


同样精于经义;


……


“你的意思是说,你跟康成先生一样,有志于经学,而无心于仕途?”


他惊讶地问出了他最后的推论。


郑经回道:“是的,对于这一点,王爷应该早就知道了。”


“确实如此。”


德王爷立即出声作证。


“既然我无心于仕途,那郑氏再家大势大,对我又有何意义?再说,以我的本事,我又用不着再贪图郑氏那点家底。”


郑经又拽拽地补充了一句。


立即就听得卢勋相当的无语。


是啊,假如他真无心仕途,那又哪里还用得着荥阳郑氏的扶持?而若是论赚银子的本事,恐怕连荥阳郑氏都妒忌吧?


只不过,你能不能稍稍谦虚一点啊?


他忍不住哑然一笑,冲着德王爷说:“伯容,如此看来,我还是小瞧浪之之志了。”


这是在给自己台阶下。


这也意味着,他对郑经的考验已经结束,已不再担心郑经会屁股往世家那边歪的问题。


既然考验已经结束,那就可以论论道了,早在上次在虹县第一次见面时,他就曾为郑经来去匆忙,不能与他彻夜长谈颇感遗憾,那这一次,他就要补上这一遗憾了。


论什么?


当然是论他最为关心的话题:时弊。


自魏晋以来,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整个天下是四分五裂,每一个朝代,延续时间都不会超过一百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但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其实也是现成的。


一是西晋八王之乱后的游牧民族的内迁,汉民族的割据及小数民族的崛起,导致了长达上百年的战乱和融合,尤其是西边和北朝那边,在过去的数百年时间里,战火似乎从未停息过。


而南朝这边,虽然不存在较为严重的民族碰撞和融合问题,但却是面临另一问题,那就是寒门和世家大族的碰撞,以及新兴势力和传统势力的碰撞,同样导致政权不断更迭。


这两大原因,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包括当今圣上。


也包括卢勋。


而现在,他就想跟郑经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看看能否从这位未来的大儒嘴里,找到问题的有限解决办法。


“浪之,那你能否再说说,你为何无心仕途?若是按照儒家的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像你这样的有识之士,不理应为朝廷效力,为天下人着想才对吗?”


他立即又顺着原来的话题问道。


只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挖坑,而是直接用儒家主张来框郑经。


《大学》开篇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的来源。


这也是能把儒家读书人框得死死的一条,哪怕像郑玄那样的大儒,一旦面对朝廷的招揽,也只能以称病守孝等为借口婉拒,而不能直接说:我无心仕途。


因此在卢勋看来,既然郑经视郑玄为楷模,那就还是把自己当成儒家人,但却又没有守孝、身体有恙等借口,那就没理由不为朝廷效力才对。


在他看来,只有先把郑经给框住,那他接下来才有理由,让郑经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帮他出谋划策。


郑经:“……”


这卢大人怎么这样啊?


我都自断前程了,你还不肯放过我?


非得逼我来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