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58万人的唐朝生活 > 第五章 用来练手的对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biqukan.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薛延陀,中国北方古代民族。亦为汗国名。原为铁勒诸部之一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


历史上这个薛延陀很有意思。首先在处罗可汗的时期,因为东突厥征税无度,所以铁勒诸部多有怨言。处罗可汗很恼怒,所以一口气杀了铁勒各部小头目一百多人铁勒诸部于是武力反叛,共推契苾首领哥愣为易莫真莫贺可汗,薛延陀首领乙失钵为易咥小可汗,臣属于西突厥。


后来贞观二年,西突厥内乱,乙失钵的孙子夷男又率领其部七万户又臣服于东突厥。但是呢,倒霉的薛延陀人又碰上了颉利继续残暴统治。夷男乃率其部众,武力反抗,颉利派大军镇压,反被夷男所败,颉利部众归附者不少。十一月,铁勒诸姓共推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当。这时,唐太宗正在设法削弱颉利势力,认为团结夷男,有利于唐对东突厥最后的反击,便遣游击将军乔师望暗里联络夷男,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夷男大喜,遂成立了薛延陀汗国,建牙于大漠郁督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下,与东突厥分庭抗礼,并遣使入贡,成为唐在漠北的一个附属藩国。


后来,夷男因为唐朝把突厥降将等安排在白道川为中心的漠南地区,所以和唐朝又起了矛盾,然后唐军跟突厥,契丹等在诺真水,也就是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把薛延陀打败。


后来到了贞观二十年左右,薛延陀汗国彻底灭亡,唐朝设安北都护府和燕然都护府,从此漠南漠北皆属唐朝。


而在本位面里,处罗可汗早就被河北军砍了脑袋,那位颉利更是被义成公主剁了。东突厥从结构上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自然就没有什么夷男反抗颉利这回事了。


不过,草原上一鸡死一鸡鸣是常态,东突厥完蛋了,草原上的权力真空总有野心家想要填补的。


至于说夷男是不是知道河北的厉害……怎么说呢,这是个意识问题。


草原上的人没啥领土概念,更加没有什么家国民族概念。但是他们有一个奇怪的概念,漠南草原的归属决定了草原上的可汗到底是谁。


至于汉人,嗯,灭了突厥的汉人很厉害,但是汉人不都是在更加南方的地方吗?他们又不管草原人的死活。只要向汉人的皇帝称臣,纳贡,求亲,那么汉人的皇帝就不会把手伸到草原上来。


在年初的时候,夏王窦建德广发榜文,招募征辽东勇士。这些榜文不光在河北中原地区有,最远发到了辽西。


这时候的辽西其实是归隋的。突地稽与其兄瞒咄率领所属的厥稽、忽赐来、窟突始、悦稽蒙、越羽、步护赖、破奚、步步括利八部,部众数千人,从扶余城(今吉林农安)西北举部南下,请求内附隋朝。隋文帝将他们安置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居住。隋炀帝时,瞒咄去世,突地稽代领其部众,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大业八年时,拜辽西太守,封扶余候。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杀隋炀帝,跟隋炀帝一同巡幸江都的突地稽北逃,半路上被李密截杀,死伤不少。后来在投幽州罗艺,好不容易才回到辽西。


619年窦建德复归大隋,620年的时候这位扶余候就遣使到了河间府,拜见了太皇太后萧氏。所以,现在的辽西郡依然是这位扶余候,而且被赐姓杨,现在叫杨思勉。从共和三年开始,辽西郡改土归流,开辟耕地。到共和六年,辽西八部的主要营生已经不是渔猎,而是种植大豆,采集山蘑,人参,各种中药材,还有各种野生经济作物。然后沿大凌河南下,在承德,卢龙等地贩卖,并且购买粮食,茶砖,棉布,铁锅,煤炉等物资并且开始在河北帮助下开采浅层煤炭。他们狩猎的同时开始试着圈养紫貂,虽然暂时没能成功。目前辽西八部已经开始说汉话,用汉姓。所以在共和五年的时候,置辽西团练,并赐铠甲五百副。


这时候的粟末靺鞨,在生活和穿衣打扮上,跟黑水靺鞨还有室韦人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共和五年,扶桑事之后,高句丽王高建武已经明白,高句丽跟河北之间已经不可能善了了。就算是立主跟中原交好的东部大人,大对卢渊盖苏文也知道必有一战了,毕竟连荣留王的亲弟弟高宝藏都死在了扶桑。


所以处于前线的辽西八部就非常碍眼了。


共和五年秋,高句丽自玄菟,新城,横山三城出兵攻辽西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区部分)。辽西八部虽人少,兵不过千,但骁勇善战,且周围地区多山,又有大凌河阻隔。杨思勉以钢铠硬弓为正,以射雕手,猎户等为袭扰,于高句丽人狠狠的干了几仗。


这里毕竟偏僻,而且距离卢龙太近,高句丽人吃了个暗亏之后,只能退去。


高句丽人虽然退去了,但是汉人即将再征辽东的消息却在草原和白山黑水之间传开了。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个逻辑在这时期的北方原始民族之间更加明显。辽西八部跟了中原汉人后得了大好处,突厥人和契丹人被打了一顿,降了汉人后也有了不大不小的好处。桀骜不驯的奚人袭击了汉人,现在都快找不着了。架着牛车的室韦人都知道窜到柳城去拜见扶余候,总想着从漠北到漠南,变成正经的草原可汗的夷男怎么会不知道。


所以夷男也遣使到了河北,他认为自己的地位不应该去拜见扶余候杨思勉,而应该直接去觐见皇帝。


不过夷男的这个使节脑子不好使。他根本搞不清楚现在河北说话算数的是夏王窦建德,甚至你找枢密使刘斌或者布政院尚书左仆射魏征都行。结果这位使节就脑子一根筋的要拜见皇帝。


共和六年初,河北各种事情多的要死,又是祭黄帝,会盟,又是合练,还要准备征辽东。整个河北政权上下忙的连轴转。鸿胪寺和通政寺谁都没人搭理这个使节。所以这个使节就揣着写了愿随王师征伐高句丽,但是请皇帝将漠南草原封给薛延陀的书信安心的在鸿胪寺的馆驿中吃喝睡。


估计这种文书拿出来,也会被老窦摔在使节脸上。现在的河北和关中,跟以前的中原王朝可是两回事了。


使节这边儿没动静,夷男可等不及了。现在正是漠南草原水草丰美之时(呼伦贝尔大草原被称为世界最好的草原),这时候不南下,难道等着起了白毛风再南下吗?所以他便派遣小部落首先南下,并且往漠南草原抄掠人口。


和夷男一起的回纥部首领药罗葛菩萨劝夷男等一下使节,或者再出一次使节,夷男不听,并对药罗葛菩萨说,我铁勒人,不想再有个爸爸蹲在头上了。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夷男的目的也就非常清楚了。他就是想占领漠南草原,跟汉人沿长城划界,自己做草原上的天子。


但是草原上的天子这个词儿,只有当初的匈奴人做到了。夷男并不知道草原天子这个词儿的分量。夷男很有骨气,但是也就是有骨气罢了。


薛延陀不是突厥那种强横的草原势力,跟匈奴那种会耕种,能冶铁的草原帝国更不是一个层次的。薛延陀部甚至算不上富有,他们连足够的马都没有,最大战力是步弓手,不是骑马的控弦之士。


所以薛延陀南下抄掠的都是小股部队,在饶乐都督府的各个骑都尉眼中,这些薛延陀的骑兵就是一些骑马拿刀的牧民,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


时间到了共和六年的时候,河北骑兵的战马已经和草原上的游牧战马有了很大的区别了。虽然县里以伊犁马和荷兰温血马为父本,挑选优秀牝马进行胚胎移植和交配的工作已经出了两代,但是特征远远谈不上稳定,数量也不足。所以河北骑兵的战马依然是以突厥马种为主。不过在喂养上跟在草原上啃草根的马完全不一样了。


在河北军中,战马每日供应粮食草料十七斤,其中精料约占三到四成,其中有豆粕,麦麸,玉米,高粱燕麦等。粗料以玉米秸秆,玉米草,苜蓿等为主。同时每匹战马需要喂食食盐,骨粉。这些古代的战马都差不多,但是河北的战马还有专属的军医,需要食用一些抗生素和多粘菌素。至于胡萝卜之类在扶桑都护府能当主粮的东西,只是战马的零食。临战之前,战马甚至要吃糖和鸡蛋。


以这种方法喂养出来的战马,即使全是突厥马种,战马的肩高也逼近了143厘米,少部分优选种接近了150厘米。这个数据已经接近山丹一期马的体型了。骨骼密度,血红蛋白含量和肌肉纤维的强韧都不是薛延陀人的驽马能比的。


二期饶乐都督府有先进的制图技术和详尽的地图。整个漠南草原从东到西被用天干加数字划分。各个骑都尉率领自己的骑兵队分片负责。还有狼烟和信号弹做联络,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薛延陀的一百多骑在甲三地区抄掠牧民,被巡逻的骑都尉梁胄发现。在未披马铠的情况下,河北军四十多骑在几乎一比三的比例下二话不说向薛延陀人发起进攻。一个照面就把尚在掳掠人口,匆忙集中起来薛延陀人打崩。然后枪刺刀劈,几乎将这些薛延陀人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