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鉴宝神眼开局就捡漏 > 第五百八十七章 说法和下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biqukan.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说陈景觉得关于随侯珠下落的鉴宝神眼最开始给出的两条线索就能指向其具体位置的可能性不大。


但人嘛,也不能总是相信经验主义,毕竟万事万物都有例外,万一这次找寻随侯珠就是例外呢?


况且就算不是例外,陈景现在对于‘龙子报君恩’这条线索的解读和推断,却真是觉得可能是指向的那名为‘断蛇丘’的地方。


换句说,‘断蛇丘’无论如何,应该和更进一步的线索有关。


当然了,陈景现在也不能完全确定这点,所以也只是记在了心中,继续查阅着其他的相关文献记载和资料。


刚才就说过,这关于随侯珠的历史文献记载是不少的,其实还有这关于其形状模样的记载和描述。


《搜神记》中就有着对随侯珠的描述,说其:“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这个描述的意思很容易看懂,大致也就是在说,随侯珠纯白且有着夜光,且光亮程度是能够照亮整个室内的。


而类似的关于随侯珠能夜放光明的记载还有张衡的《西京赋》中也说:“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张衡所著的《西京赋》倒是让陈景多看了片刻,因为此前找寻悬黎的时候,他也查到了这一条文献记载,心底不免有些惊叹,张衡确实是一位奇人。


话头回过来,张衡对于随侯珠的描述虽然不详细,但言语中的意思也同样是在说随侯珠能放夜光,却光亮程度不低。


由此,陈景也得出了第一点能用得上的资料,那就是随侯珠能放夜光,且光亮程度很高。


随即,他接着看其他的相关文献记载。


西汉成书的《淮南子》中说:“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那这记载就有些神话传说色彩了,其意便是说得了随侯珠的人便能富有,要是失去了则会变得贫穷。


说起来,随侯珠确实是有着类似的传说在身,‘得之富可敌国’说的便是随侯珠了,这个富可敌国一是指随侯珠的价值,二就是带着神话传说色彩的意思了。


看完了一些关于随侯珠的文献记载后,陈景又绕有兴趣的看起了学术界对于随侯珠到底是什么宝物的争论。


因为随侯珠遗落了不知多少年,正经的历史为文献记载中又根本没有说明随侯珠到底是个什么宝物,因此在学术界的争论还是不少的,这情况有点类似与结绿,学术界也是有着不少的说法的。


而随侯珠则有着四种相对主流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珍珠说。


支持这种说法的学者们觉得根据《史记·龟策列传》中的这句记载:‘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认为随侯珠就是珍珠。


但这种说法也有着两个致命的破绽,一是淡水珍珠,它的体积不会太大,二就是珍珠的成份是碳酸钙,容易分解,根本不可能流传百年以上,更何况上千年之久了。


第二种说法则是料珠说。


支持这种说法的学者的依据则是因为在随州的曾侯乙墓出土了百余颗料珠,最大的直径足有2.3厘米,于是便有人认为是隋侯珠。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同样有着致命确定,因为他们认为的随侯珠只是天然产出的火山玻璃或是琉璃,而在一些相关的文献记载中是明确提到过,战国时的随国就已经善于烧制玻璃珠,那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战国时代的玻璃珠实物,是很正常的时期,也根本不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随侯珠了。


第三种说法则是,金刚石说。


支持此种说法的学者们认为随侯珠是金刚石的主要依据,则是因为金刚石的晶体,多呈珠球状、无色透明、有着强烈的光泽等。


但此种说法的说服力依旧不够强大和充分,虽说金刚石在日光下爆晒,在暗室里可以看见不同颜色的磷光,而且金刚石的体积也是有那么大的。


第四种说法是,萤石说。


这也是支持的学者较多的一种说法,他的依据也没有前三种说法那么的花里胡哨,只是简单的因为随州的北部有萤石产出,其次,萤石确实是发光的矿物,结合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自然和矿物的认知不够,将其当作珍稀宝物可能性是不小的。


陈景看完了这四种各有依据的说法,俊朗的脸上神色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也没有觉得其中的一种说法就让他信服了。


原因嘛自然很简单,他毕竟是找寻到了镇国之宝的人啊,他亲眼见过结绿,悬黎,砥厄这些天地自然在机缘巧合之下形成的宝物,自然明白那些学者们的各种推断还是有着局限性的。


当然,在没有找寻到随侯珠之前,陈景也不知道其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宝物,说不定就是那四种说法之一呢。


所以在没有亲眼看到之前,陈景也就不多做评价了。


他只是稍稍思索了片刻,就继续查阅着随侯珠的其他相关资料。


而接下来看到的资料,倒是让他更认真了几分,因为这些资料居然是关于随侯珠下落的推断!


作为失落了几千年的宝物,能有着关于其下落的推断,确实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陈景当即细细的看了起来。


资料中说,随侯珠的失落同随国的衰亡是有着直接联系的。


在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开始伐随,随国经过几次顽强抵抗最终败于楚国,其后随侯珠自然便是落入楚王之手,当然这在当时是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的。


直到公元前350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观看楚国的宝器,召令尹子西问道:“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这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和氏璧,随侯珠都在楚王的手中,算是随国亡了之后,随侯珠下落的一次明确记载。


而在楚被秦灭后,秦始皇自然而然的便就拥有了随侯珠以及和氏璧,这点在历史文献中也是能够找到佐证的记载的,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就完全可证实这一点,他上书劝谏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这话的意思大致就是说,现在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身上垂挂着明月之珠……而这些珍宝都不是秦国出产的,陛下却十分喜欢,这是为什么呢?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意见,才停止逐客令。


至于这里说的逐客令是什么意思,那涉及到了其他的事情,在此处并不重要,只需知道随侯珠确实是落在了秦始皇手中便是。


而在那之后,历史文献中便再也没有出现过有关随侯珠下落的记载了,就算偶尔出现个只鳞片爪的记载,那多是一些无名的人物随意写下的,换句话说大概率是在吹牛,就好像现如今的一些自媒体营销号一样,对着各种他们自己不懂的事情各种评论。


话说回来,因为自秦始皇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关随侯珠下落的记载,所以有人考证,随侯珠是跟着秦始皇殉葬了,因为其能放夜光,且亮度不小的缘故,随侯珠在秦始皇陵的墓室中被用来‘以代膏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