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穿成恶毒反派的短命娘亲 > 第109章 捉蝴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biqukan.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怎么行,那都是大家的劳动成果,我怎么好意思拿,岂不是白白占便宜。”


“我们也没有什么值钱的,看上了拿了便是,只要你喜欢。”


唐软一一谢过村民的好意,离开这里。


“娘亲,为什么大家对你那么客气?”


“没什么,只是娘亲曾经帮助过他们,如今惦记着想回报。”


“那娘亲是不是很伟大?”


“娘亲不伟大,普通人罢了。”


“娘亲最厉害了!”


平平不赞成娘亲的话,试问有哪一个人能够做到娘亲这样。


霍钧卿为了揭过这个话题,双手抱起了平平。


“娘亲,高高!”


平平让这举动打断了刚才的话题,只能紧紧的抱着,防止自己跌下来。


“抓稳了,起飞咯~”


霍钧卿把平平举高高,或者是抱着转圈圈。


“小心一点,都别跌倒了。”


“放心,就算我跌倒了,也不会让平平受伤的。”


霍钧卿做事有分寸,自然不会让这种意外发生。


“我也想要举高高!哥哥,到我了!”


“好,大家都有份,不要心急。”


霍钧卿放下平平,抱起了安安,把刚才对平平做的动作重复一遍。


逗得安安哈哈大笑,甚至是眼泪都笑出来了。


到最后是唐软看不过去了,才出言制止。


“平平,安安,霍叔叔把你们举高高那么多次也累了。你们自己走路,就让他休息一会,好不好?”


平平和安安也反应过来,对霍钧卿表达了感谢,说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走路。


“哇,好多好多果子!”


安安看到前面一大片成熟了的果子,红彤彤的,十分吸引人。


“娘亲,这就是昨天小虎哥哥摘给我们吃的果子!酸酸甜甜的,好吃,娘亲试试看。”


平平和安安专挑一些又大又红的果子摘下来,首先分给娘亲尝尝,听到娘亲说好吃才分给霍钧卿。


“霍叔叔,娘亲也说这果子好吃,你也尝一个看看。”


霍钧卿蹲下身,就着孩子的手吃了。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传遍口腔,味道还算可以。


“挺好吃的,不用顾着霍叔叔,你们吃,我自己来。”


“那好吧!我们再摘多一点,拿回去分给婆婆和小月姐姐尝尝。”


有人认为,明朝嘉靖时期的小说作者并不会在卷首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所以“施耐庵”只是作者的笔名或假借之名。除此之外,不少学者指出《水浒传》中出现的许多地域名是明朝以后出现的,所以活跃于元末的施耐庵不可能知道这些地名。


鉴于这种说法,有不少学者认定《水浒传》的作者另有其人。如:胡适先生就曾指出:“施耐庵大概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一流的人,是一个假托的名字。”于是,另一种说法悄然兴起,也就是《水浒传》的原作者是罗贯中。支持这种说法的学者亦从文献中搜集了许多证据。


例如,在《水浒传叙》这部作品中,就提到了“越人罗氏……为此书,共一百回”的说法。而万历朝出版的《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传评林》,称“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集”。直到民国时期,仍有许多学者支持此类说法。如鲁迅、俞平伯均认为,《水浒传》的简本就是罗贯中创作的。


不过,这种说法亦不乏反对者。


有学者认为,《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不过《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之间的文风差距甚大,二者的语言风格堪有天壤之别。我们知道《三国志演义》所使用的文风是浅显易懂的文言,而《水浒传》是十分接地气的大白话。我们知道,小说作者很难同时驾驭这两种文风,更何况是使用两种文风创造两部巨著呢?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两部小说的文笔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例如《识馀》的作者惠康野叟就曾说过,“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


既是如此,这部巨著的原作者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有人结合了上述两种说法,猜测《水浒传》为“施、罗二公”合著。例如知名书评家金圣叹,就支持此类说法。


我们知道,金


“一部书七十回,可谓大铺排,此一回可谓大结束。读之正如千里群龙,一齐入海,更无丝毫未了之憾。笑杀罗贯中横添狗尾,徒见其丑也。”


由此可见,金圣叹先生认为《水浒传》的后半部分(大聚义以后)完全属罗贯中狗尾续貂,没有存在的价值。不过,金圣叹先生并没有给出依据,所以我们无从判断金圣叹何出此言。


有人认为,施耐庵著书时的年龄在四十二岁,此时的他已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成熟作者。反观这一时期的罗贯中,还只是个刚离开襁褓的顽童。等到罗贯中有了写书的能力时,《水浒传》起码已定稿二十年,此时任何人进行续写都有画蛇添足之嫌。


况且以《三国志演义》的风格来看,这部书中的战争描写都是相当详实的,罗贯中先生为了生动刻画战争场面,一定下了一番功夫。因此,在书中出现的地理位置,大多与历史严丝合缝。即便是杜撰出来的部分,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反观《水浒传》,其中绝大多数的战争都是历史上未发生过的,这部书里的一些战争描写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漏洞百出。从《水浒传》的战争描写中足见作者文笔之缺陷,起码作者不擅长描写战争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倘若罗贯中先生来编辑整理甚至续写水浒传,根本不会出现这么多明显的错漏。罗贯中乃施耐庵先生的弟子,作为弟子者,总不至于看着老师的作品错漏百出吧?


当然,除了上述说法之外,民间还流传着“集体创作说”等说法。遗憾的是目前关于《水浒传》作者的探讨众说纷纭,每个观点的持有者都能拿出证据,是以至今仍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