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重启南宋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明争暗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biqukan.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对所谓的文人墨客的口诛笔伐,万航把他们晾了几天。


眼看着万航没有任何回应,这群人如同喝酒上头了一般更加变本加厉。


更让临安所有百姓都跌破眼镜的是,临安壹号居然把张贴在皇城告示栏中骂万航的文章刊登在了报纸上。


还在该篇章的末尾处留下邀请那名文人到报社领取润笔费的通告。


也是这件事就变得比较有趣了,所有人都翘首以待看那名文人会不会去领钱。


然而让吃瓜百姓们哭笑不得的是,不仅仅有人去领,还有很多人去领。


结果,报社主编陆游让来领钱的人当场重新写一遍,一下子拆穿了所有的冒充者。


毕竟内容都登在报纸上,有心的人可以背下来,但是原文的字迹可是模仿不出来的。


至于那名真正的作者,却始终没有露面。


第二天临安壹号报纸的头版头条用大字刊登了孔圣人的名言。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没有指名道姓,谁都知道这是意有所指。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交给所有人评判。


试问,连钱都不敢领,连谁写的都不敢认,何谈风骨,何谈君子,读的什么圣贤书。


哪怕是这个钱不领,站出来承认自己写的又有何妨,真的是又怕得罪了万航,得罪了皇上,还非要嘴痒痒。


但是这样舆论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沉寂了两天以后,又一篇长篇大论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开启了新的舆论斗争。


同样是偷偷摸摸贴在告示栏上,被临安壹号刊登在了头版头条上。


全文洋洋洒洒五千言,引经据典从三皇五帝孔孟一直写到程朱理学,字字必提风雅,句句必是高德。


把除了读书人以外的所有人都变贬了一个遍,当然本朝皇帝除外。


万航抓了一把西瓜子一边嗑一边看的津津有味,看到妙处忍不住赞叹。


“渡之,我等如何回对?”李清照有些发愁的问。


实在是这篇文章直接把历代所有大儒名人全都搬了出来。


这样反驳起来确实比较难,这也是让李清照比较头疼的事。


因为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她虽然是女子,但是也是个读书人。


虽然并没有看不起任何人的意思,但是天生的会觉得读书高人一等这个没有啥毛病。


“我列出一个百问系列,从明天开始一天刊登十条,同时设定一个悬赏,能第一个答出来的赏银十两。”万航说完来到书桌前铺开纸,李清照为他研墨。


第二天的临安壹号报刊头版头条发布了一个名为天下百问悬赏的信息。


意思就是每天发挥十个问题,最先答出来的人就可以奖赏十两白银。


这一个悬赏顿时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有钱人自然不在乎这点钱,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十两白银也不算是小数目了。


一两银子差不多可以买下一千多斤的大米,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万多斤大米,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很久。


只不过这第一问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第一问:昔日孔子周游列国,提出过那些实质有效的治国良策。


然而第二问却画风突变,再次吸引力所有人的眼球。


问:江南稻谷之地,何时注水,水深几许,何时有变,灌水几分,何日放水以待熟期。


看到这个问题,立刻有人拿着报纸朝报社狂奔而去。


第三问:玲珑山下,开元书院需要大量木材石料,然而此地并没有开路,仅有溪流一条,不可通船,如何快速的将材料运到位。


这十问包含了从圣贤书到百姓日常的一些问题。


算起来并不是太难,只不过对于懂行的人来说,可以轻易的回答出来。


所以第二个问题,当即就有一名老农第一个来到了报社,给出了答案。


看到老农喜滋滋的拿着十两白银走出报社,临安城百姓的积极性全被吊起来了。


比如运送石料和木料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存在着局限性。


很多时候只要稍微向前一步就可以轻松的解决。


开元书院的地址被皇帝赵构批在了临安城郊的玲珑山下。


那本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土地,但是整体的环境相当的不错,用来做书院也很合适。


只是那里道路未通,如果等到修好道路再开工的话,只怕要等很久的工期,耽误书院的建设速度。


当工部派出的工匠前往勘察之后,也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通往书院地址的地方仅有一条很窄的小溪流,船只只能一条一条的进入,无法同时进出,而且溪水很浅,如果船只吃重,很容易就会触底。


这样用船运送效率很低。


提出了解决方案的人是车马行里的一名老脚夫。


他提出的方案也很简单。


因为小溪最终距离附近的大河仅有二里远。


完全可以用百条船只控制并列沿着溪水鱼贯而入。


直到将二里溪流贯穿,然后将所有的船以绳索相连,并在两侧打下木桩固定。


最后在船身上盯上平整的木板,这样一条二里长的船路就修好了。


最后在小溪的入河口修建一个码头,用大船运来建材,通过船路就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


这个方法让人拍案叫绝,着实的颠覆了很多人固有的思想。


老脚夫拿着十两银子兴高采烈的走出报社,在无数人艳羡的目光中回了家。


想必这十两白银可以让他们一家生活的更好一点吧。


剩下的几问,关于修桥的问题被一个石匠回答出来,关于建房子的问题,被一个木匠回答出来,关于捕鱼,被一个渔民回答出来。


他们都兴冲冲的拿着白银回家了。


最终只剩下第一问始终没人回答。


接下来连续几天,每天十问,成了临安百姓们特别关注的事。


因为每一期提出新问之后,都会在后面公布前十问已经回答出来的答案以及回答人的身份。


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提出的关于读书人的一些问题,总是没有人来回答。


反倒是所有的关于民生的问题,都被相关从业的百姓回答了出来。


很多的百姓在每天报纸发售之前都会蹲在报社的门外,等着看今天的悬赏会不会有正好碰到自己熟悉的,能够回答的问题。


只要回答对了,就可以美滋滋的拿着十两白银回家改善生活了。


一连几天,沉寂许久的文人墨客们又偷偷在告示栏里贴了一个新的文章。


大意就是读书之人不会为了十两白银就去回答这些无聊的问题。


当这篇有些阴阳怪气的文章被临安壹号发出来之后,临安的老百姓可不愿意了。


这是啥意思?答不上来就是答不上来,装什么啊。


本以为读书人知晓天下一切,没有想到连个知道稻米何时熟的人都没有。


所以这读书都都天上去了,一点人间烟火都不知啊。


一连几天如此,几十道题的答案也让很多百姓长了不少的见识。


原来一些就在他们身边经常出现的事,发生的问题都是可以得到答案的。


可是给了他们解答的偏偏不是读书人。


尤其是有一问问道,伤风感冒了怎么办。


一个游医将一个简单的药方作为答案在报社里回答后拿了十两白银离开。


整个临安又一次炸锅了。


要知道医药房子对于很多大夫来说都是他们是以谋生的手段,往往都是不外传的。


可是有人却愿意公开药房,这样只要确定了是得了伤风感冒,病人只需要根据药房提到的不同程度抓药就可以治好。